2024年春晚,一曲《看動畫片的我們長大了》讓無數網友直呼“DNA動了!”。《舒克和貝塔》(動畫片《舒克和貝塔》主題曲)、《雷歐之歌》(動畫片《海爾兄弟》主題曲)、《勞動最光榮》(動畫片《小貓釣魚》主題曲),這些經典國產動畫片中的主角伴隨著幾代人度過了美好的童年,也為許多孩子埋下了職業夢想的種子。春晚舞臺上,來自各行各業的勞動者,用演唱經典動畫片主題曲的方式訴說著自己的圓夢故事。
曾經陪伴我們成長的動畫片,有的可能已經淡出我們的視野,但那份純真的記憶和感動,永遠不會消失。
本期《每個人都了不起》,就讓我們跟隨主持人朱迅,從動畫片《大鬧天宮》的誕生地開始,探尋在國產動畫片背后,究竟是哪些人在為孩子們甚至成人們,守護著那份純真和感動。
在上海美影廠小白樓,也就是動畫片《大鬧天宮》的誕生地,我們遇見了兩位曾經參與制作《大鬧天宮》的前輩。他們是中國著名動畫導演,也是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原廠長,一位是執導動畫電影《寶蓮燈》的常光希,還有一位曾導演拍攝《猴子撈月》的周克勤。
走進大門,正對大堂的是一面很大的紅木鏡子,當年就在這里他們照著這面鏡子做《大鬧天宮》的動作,一邊照一邊畫。而且每個人工作臺上還有個小鏡子,方便隨時模仿、表演。
兩位老人一起工作了六十八年,當年一畢業,二十來歲的他們就參與到《大鬧天宮》下集的制作工作中來。
當被問及為什么《大鬧天宮》能夠成為經典之作,兩位回答說:“這是一部典型的中國傳統文化代表作,通過動畫的方式改編古典文學《西游記》,和動畫這種‘舶來品’碰撞之后,形成了中國動畫自己的特色”。直到現在,兩位先生接待外國動畫屆的代表團時,一說起中國動畫,國外友人首先想到的依舊是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的“Monkey King”(美猴王)
一部《大鬧天宮》,以獨特的美術風格、精湛的制作技術和生動的角色塑造,展現了中國傳統美學的魅力,更將以《西游記》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和價值觀傳遞給了全世界的觀眾。它是常光希、周克勤兩位六十余年職業動畫人夢想的開端,也是許多人童年記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。它通過生動的故事和鮮明的人物,傳遞了正義、勇敢、智慧等積極的價值觀,激勵每一個觀看它的人,去感受生活的陽光和美好。
談到中國動畫的傳承,主持人朱迅專程前往成都拜訪了盧恒宇、李姝潔夫婦。他們正在制作新版《雪孩子》的動畫電影——《再見雪孩子》。采訪現場,眾人重溫了動畫片《雪孩子》,影片結束,李姝潔控制不住地流下了眼淚。
盧恒宇說,長大后的我們去看動畫片,總在想它背后傳達的是什么意思,小孩子其實是不管這些的。只要片子的情緒到了,小孩子就會被情緒感染,然后放聲大哭。現在的李姝潔看《雪孩子》依舊會哭,其實是“小孩子”的她在哭,她“小孩子”的一面一直還在。制作新版的《雪孩子》,也是“小孩子”的她在當代的延續,要將這份純真、這份美好的童真代代傳承下去。
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,中國動畫人就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蘊,創作出了許多經典的作品。比如《大鬧天宮》《哪吒鬧海》等等,這些作品在國內外都受到了廣泛的贊譽和喜愛。今天,中國動畫人依然在不斷努力,他們不僅是動畫家,更是文化的傳承者和創新者。
3月12日,央視綜藝頻道《每個人都了不起》第3集播出,跟朱迅一起尋找了不起的“中國動畫人”,守護動畫背后的純真與感動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