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次與楊紫瓊碰面,是在洛杉磯的酒店。她穿著清爽的運動服,一手拎著行李箱,興沖沖的朝我們走來。
看見我們茫然的表情,她努力憋住笑,禮貌地握手。“別看了,就我一個人。”然后轉身上了車。留下攝制組的同學,錯愕地腦補奧斯卡級別女明星保安開道、助理前簇后擁的場面。
好家伙,俠女就是俠女!
從小看港產片長大,對楊紫瓊有太多情結。銀幕上,看多了鶯歌燕舞,楊紫瓊是吹向另一側的風。她是嚴詠春,俞秀蓮,曾靜,去國懷遠,仗劍天涯;她亦是豆葉,宋靄齡,昂山素季,人生的千種風情,萬般故事,都化于一個眼神,一個背影。
昔日愛她,是基于一個影迷的銀幕想象。經歷兩個多月的拍攝后,再看她,便是切身感受到生活中她的率性、豪俠,體會到她面臨挑戰、困境時的堅定、無畏。這份愛之中,又生出許多作為時代同行者的同理心來。
在我眼里,楊紫瓊是一個什么都不怕的人。
“無懼苦”,驅車去云南邊陲探訪女性創業者,五六個小時的山路,一車人被顛得七葷八素,她一下車就精神奕奕地投入工作。
“無懼累”,無論工作行程安排得再滿,她每天一定留出兩個小時做運動。隨她去馬來西亞熱帶雨林爬山,攝制組一群二十幾歲的小伙子,沒有一個人跟得上她的步調。
“無懼險”,拍電影時堅持不用替身,上下翻飛、拳拳到肉自不必說。能夠在經歷大地震后,在余震頻發的災區堅持救援,確有超越生死的勇氣和定力。
“無懼時光”,等等,或許這一項,我說的并不準確。然而,在聊到關于老去的看法時,楊紫瓊將自己階段性的恐懼訴說的那樣坦然。分明的在告訴我們,“無懼”并不是不諳世事的莽撞,而是在經歷一切大風大浪后,理性分析的智慧,從容面對的氣度。
時代更迭,江湖易老。價值觀的崩塌與重建從來都是不可避免的焦慮。美好的顏值、成功的捷徑,話題與流量……曾經篤信“拼盡一切努力才有可能獲得成功”的一代人,必須重新翻閱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。孰是孰非呢?這或許是個無辯對錯的命題。楊紫瓊說,她能夠堅守的只有內心不變的那一口氣,做自己認為對的事,對世界有價值的事。
忽然就想起了,《劍雨》導演蘇照彬說的那句話。
武俠,就是在正確和仁慈中,選擇做仁慈的事。這幾乎是俠女楊紫瓊的寫照。
所謂“竹杖芒鞋輕勝馬,誰怕,一蓑煙雨任平生。”始終記得楊紫瓊在片尾所說:人生從來就是一場冒險,你不要怕啊,you must live ,otherwise you wasting it.
《我的時代和我》 楊紫瓊篇